• 七角七分博客欢迎大家光临

外媒眼中的京东YYK分手案

随笔 七七 9年前 (2015-07-23) 0个评论

 

3个月前高调入驻京东的优衣库,前天悄悄撤店了。要是在平时,这事也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,但是这几天优衣库试衣间不雅视频事件,把优衣库搞成了一个热点敏感词汇,但凡沾上这几个字的边都更容易上头条,想盖都盖不住。

关于撤店原因,其实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猜出个大概,无非就是合作不愉快,生意不理想之类的。说更多其他的,都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。有人拿出了优衣库视频说事儿,把责任推给优衣库,说是他们自己炒作,这种说法也是醉了。

我一直很疑惑,为什么一则再普通不过的商业新闻,怎么就那么容易演变成一场离奇悬疑口水公关战了呢?记得以前的媒体环境和商业环境都不是这个样子啊。

为了找到真相,我专门找来国外知名媒体对此事的报道。

【外媒眼中的京东优衣库分手案】

关于此事的报道,最为全面的要数路透社了,他们的结论是:“因达不到中国电商策略预期,优衣库选择快速退出京东”。文中称,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发言人对路透社记者表示,京东三个月试运营,优衣库认为在京东过往表现不尽如人意,有悖于优衣库在中国整体电商策略,在试运营期间,优衣库非常清楚意识到这一点,选择退出是最正确到决定。

众所周知,作为阿里巴巴竞争对手,京东一直曾希望通过砸重金引进国际品牌来进一步提升平台知名度,帮助更多海外品牌有信心进入一直背负假货泛滥最之名对中国市场。

优衣库发言人补充道,优衣库之所以如此迅速退出京东,最核心原因在于,与自2009年就已入驻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平台的优异表现相比相形见绌,要知道在2014年双11,优衣库在天猫单日总成交超过2.6亿销售额,平台全类目旗舰店榜单第五,服饰类目旗舰店榜单第一、成为全类目中服饰企业的领跑者。(其中女装排名该品类第二、男装排名第十、童装第六、内衣第七,在服饰类目均有绝佳表现)

京东发言人JoshGartner却称,优衣库在京东第一个月成交已经超过预期,并辩解道,优衣库之所以如此迅速退出京东源于优衣库中国电商策略调整。

我的前东家《彭博商业周刊》的报道证实了这一观点,名为《优衣库上线三个月后关闭京东店》的文章写到:“因京东不符合优衣库在中国电商策略,优衣库在这周一(7月20日)关闭京东店,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发言人在回复彭博记者问询时称。”

《Women’sWearDaily》的报道称,这位迅销发言人称,优衣库最初入驻京东初衷就是“试运营三个月”,因为不符合优衣库整体电商策略所以决定退出关店,京东在今年四月份宣布优衣库入驻时并没有提及试运营一事。目前优衣库仍然在京东最大竞争平台,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平台保持正常运营。

《福布斯》:因达不到中国整体电商预期,优衣库决定退出京东,报道内文多处引用了路透社的报道,我就不展开了。

《今日北商》还特地采访了中国实战电商协会会长所志国,他说,合作企业发生终止合约可能存在两种情况,一是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愉快;二是某一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达成了独家协议。此间有传言称,优衣库退出,京东或因天猫施压,此前得知优衣库计划入驻京东后,阿里巴巴方面曾多次劝阻。不过该传言并未得到双方的回应。所志国称:“优衣库退出京东与天猫达成独家协议不太现实,可能更多的原因还是双方在合作中产生分歧,估计是买流量成本太高,或其他原因。”

【自营和开放平台博弈加剧】

事实上,这并不是第一家从京东退店的品牌商。此前,包括Jasonwood、timberland、迪卡侬等品牌商都已经从京东退店。电商分析人士认为,京东的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模式上,随着开放平台高增长带来的GMV红利,已经让京东在自营和开放平台上摇摆,带来的政策、流量、团队支持也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状况。

品牌商从电商平台退店,只会出现两种情况,一是经营数据差;一是平台服务能力差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商表示,“一般来说,商家从平台退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营数据太差,投入与产出比不匹配。”

今年4月8日,京东和优衣库高调宣布,双方达成战略合作。根据合作协议,京东为优衣库开出了一系列协议,包括在上海为优衣库开辟专属货仓,提供从仓储到配送全流程服务支持及覆盖PC端、移动端全渠道运营支持。京东CEO刘强东特意为此次合作站台。

外界对此次合作的普遍看法是,京东越来重视开放平台,愿意为开放平台投入更多的资源。同时,为了摆脱3C依赖症的形象,京东不惜重金在并不擅长的行业里,拉拢品牌商,完善自己的短板。

京东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报告中显示,第三方平台业务呈井喷式增长。数据显示,2014年第四季度,京东的开放平台交易额(GMV)同比增长220%,达到人民币374亿元;2014年全年,开放平台的GMV首次超过1000亿元,GMV占比达到39%。

然而,京东还没有做好准备。开放平台粗狂式地增长,压得京东措施不急。平台管理能力差、服务商家能力弱、流量分配不均,使得京东顾此失彼。刘强东在公司年会上告诫员工,“我们还可以有赚钱的方式,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让卖水货和假货的商家大量入驻京东我们可以赚取利润。从水货假货商家上,平台可以赚取巨额的广告费。”

一语成谶。

火箭起飞了,就不会停下来,除非坠毁的那一刻。为了追求高增长,京东小二开始鼓励商家刷单、导致业绩虚高。为了扩大平台商家规模,京东审核商家的资质越来越松,导致平台上的商家良莠不齐。这让很多品牌商、特别是国际品牌担忧,消费者体验没法得到保证的同时,品牌的信誉度会被平台拖累,甚至伤害品牌。

一位已进驻电商平台的国际品牌商表示,国际品牌在中国绕不开电商这个渠道,通过互联网地方式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人群。但是即便电商平台不能实现盈利,也不愿意品牌在平台上被伤害。特别是对于一些百年品牌来说,电商渠道就是个传播品牌的载体,并非销量。

在京东给予了众多资源后,优衣库依然选择退店,这无疑证明,京东开放平台的问题重重,与自营模式的博弈进一步加剧。

【压供应商货款发展京东金融】

优衣库是不幸的,但同时也是幸运的。

京东财报显示,2013年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为34.8,帐期是40.8天;2014年则是34.2天,帐期42.2天。一位原京东高层表示,京东通常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集中在45-60天,而具有话语权的大品牌商,京东的付款周期相对短很多。从这点上来说,优衣库是幸运的,至少在付款周期上会得到京东的保障。

上述不愿具名的品牌商透露,像他们这种国内中小品牌商,被供应商拖欠的货款一般都会到60天左右,部分甚至更长。此前,服饰品牌欧时力就在京东经营的过程中,爆出京东拖欠款项超出合同规定时限,一度引发退店想法。而拖欠阿芙精油的货款,更是让其创始人孟醒(雕爷)在新浪微博上与刘强东“开撕”。

与付款周期越来越长趋势相对应的是,京东的交易额在增长,以及京东金融业务,包括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在不断扩大。上述京东高层表示,京东金融旗下有个投资理财的部门,专门研究如何将趴在账上的货款来“生钱”。京东财报数据显示,仅仅在2013年,京东供应链金融为京东贡献了3.44亿元的收入。它的成本却只有0.08亿,毛利率高达97.67%。

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京东规模增长,对供应商话语权自然也就越大。随着模式增长,库存周转必然下降,拉长供应商帐期,再通过资产包转移,从供应链金融中获利,这是必然的。

但是,这种“财技”并非持续,在伤害商家的同时,也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。一旦触及政策底线,京东金融乃至整个京东都会遭遇危机。

插播一个小新闻,就在优衣库宣布撤出京东的同一天,京东高管率领众媒体赶赴美国,召开了一个隆重的发布会,宣布京东美国馆上线。但是,宣布当天,同在美国上市的京东股价并未得到提振,全日微跌0.74%至35.06美元。

喜欢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